有这样一本书
数年潜心打磨,耗尽心血
终面世
本书简介
全书51万字,共10章,分为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包括牧草的生长繁殖特性、生长发育与环境、人工草地的建植与管护等,从总体上阐述牧草栽培的农艺学基础、常规技术和原则。
各论部分主要介绍我国生产上常见的重要栽培牧草及主要饲料作物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征及栽培利用技术等。形式上,文字简练、图文并茂;语言上,以英文为主,辅以中文释义,以满足教学需要;地域上,既注重区域特色,又兼顾学科的系统性和南北差异,适用于草业科学专业教学和相关科研人员参考使用。
全体作者合影
今年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落实教育部“以本为本”的本科教育建设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记者近日走访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并采访了草业学院院长呼天明教授。
呼天明院长提及学院教学,说到学院针对本科教学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如为提高课堂抬头率,本学期针对学生实施了“无手机课堂”、针对教师的“培训进学院”等活动,本科生的升学率也达到70%以上,并且由牧草栽培学教学团队编写的《牧草栽培学双语辑要》也已于近日出版……
谈及本科生的培养,呼院长形象比喻道:“如果说大学是一辆汽车,那么本科生的规模就是它的底盘,本科教学的质量就是它的动力,只有底盘够稳,动力够足,汽车才能跑得更远。”
对专业课双语教材的出版,呼天明院长这样评价道:“说到《牧草栽培学双语辑要》,它是我校草业与草原学院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的生动实践,从2000年我校招收草业科学专业本科生以来,经过近20年的发展,建立了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2018年该专业本科生升学率达到72%。”
捧到手中那一刻
轻抚那薄薄的纸页
阳光斜照
恍惚间
看到了这样一群人
这样一个团队
下面
一起探访《牧草栽培学双语辑要》背后的故事
言初衷,紧跟草业时代步伐
谈到出版这本双语教材的初衷,主编龙明秀副教授语重心长地说:“教材是教学的范本,也是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
众所周知,草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国际化大趋势对新型人才的要求日益升高,现有教材亟待更新。牧草栽培学是草业科学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自2002年开课以来,17年来围绕该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达13项且从未中断,该课程已先后被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但在教材建设方面,期间除编写了一本《牧草栽培学实验实习指导》(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外,理论教材仍是空白。
龙明秀副教授也指出:“美国原版教材《Forages》虽语言地道纯正,但这门课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型课程,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双语教学过程中,我们深感原版教材的体系和内容与我国饲草生产实际存在较大出入,如果能将教学过程中积累的大量宝贵素材和资源以双语教材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为以后的学生所用,这是我们编写该教材的初衷。”
一本教材的编写
不是灵光一现
不是一时之为
而是团队多年前期工作
厚积而发
蓄势以待,厚积薄发
2008年在学校双语教学项目的支持下,教学团队开始牧草栽培学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10余年来在前期精品课建设的基础上,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和丰富的教学资源。
牧草栽培学田间实践教学
2014年底,在学科带头人呼天明教授的精心组织下,组成了以现有主讲教师为主的双语教材编写团队。
“我们师资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达到100%,50%以上具有海外访学经历,具有较高的英语写作水平和国际视野,同时我们还有‘洋朋友’的协助。”呼天明教授口里所说的“洋朋友”是来自美国南达科他州立大学的Roger Gates教授,可以说这部双语教材的编写至此已基本具备条件。
教材编写组扩大会议合影
路漫漫其修远兮
必将上下而求所
他们说
困难无法避免
只有迎难而上
逆流而上,不负初心
“编写的过程可谓一波三折,困难重重,比一开始预期的时间更长。”主编龙明秀感慨道。
团队六人分工明确,呼天明、龙明秀两位主编负责起草编写大纲、统稿和反复修订,以及参与其中的部分章节撰写,其余4名教师集中力量负责不同的章节内容,先形成中文书稿,再进行英文翻译。
教材编写讨论会
编写过程中,时间紧任务重,老师们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年轻老师还要照顾家庭,许多老师都是利用工作之余和寒暑假加班编写。
年轻教师何学青在开始编写教材时,已经怀有六个多月的身孕,每天挺着大肚子,到图书馆查资料,搜集素材进行整理,忙起来常常大汗淋漓,可她却一脸轻松地笑着说:“编写教材对我来说也是知识的再梳理和自我提升的过程,而且有利于胎教呢!”谈到编写过程,她认为每个人都付出了心血,“呼院长和龙老师出差途中,在机场还在反复校对书稿和封皮设计。”
参与编写的何树斌博士认为如何编出“新”意很重要,这让他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他说:“学生越来越年轻,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只有让传统知识点变化出新的花样,才能吸引住他们。”
外教Roger.N.Gates与两位主编合影
如何让搜集到的素材范围更广更全,让翻译更专业更地道,在中英文写作和校对过程中,Roger Gates教授、学院退休教师曹社会副教授也给予了很大帮助。
Roger.N.Gates教授正在审校教材稿
中英文审校者讨论新教材的编写工作
一路走来
披荆斩棘
纵使前方艰且险
踏平坎坷
终将迎来成功的曙光
三年创作付梓 收获多方好评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副院长沈禹颖教授这样评价:“教材紧跟教育国际化的大趋势,针对牧草栽培学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符合草学学科发展和教学需要。”
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米福贵教授认为:“该教材以全新的编排体系、独特的视角,论述了牧草栽培的农艺学基础、常规技术和原则等,内容科学性、系统性较强,实属一部优秀教材。”
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郝彦宾教授对教材的成功出版表示祝贺,他认为:“该教材对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本科生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在学生中也好评如潮,目前已在草业科学2017级学生中使用。很多研究生也纷纷主动购买。草业科学专业2017级本科生申琦雯说:“以前使用的专业教材因为年代久远,部分资料过时,篇幅长,不利于学习。现在这本双语教材条理清晰,数据更新更准确,尤其彩图更直观,同时双语对照,专业词汇查起来很方便。”
呼天明教授这样说道:“教材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希望这本双语教材能够帮助我们的学生打好本科学习的基础,像拐杖一样,帮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看的更高,走的更远。”
笔落惊风雨
书成震山岳
书中一字
是深夜不眠的修正校对
书中一句
是投身实验的义无反顾
一妙想,成一书
一坚持,塑风骨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