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及“两山理论”提出20周年之际,草业学院赴西藏绿种科技探究队在院长杨培志教授的带领下于8月29日抵达西藏阿里地区开展实践活动,旨在丰富当地种质资源,也为西藏的生态保护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两山理论于2005年8月15日由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首次提出。“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这一理论科学阐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阿里地区拥有广袤的草原和独特的生态环境,是践行“两山理论”的重要区域。实践队抵达后,迅速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首要任务是进行草种采样,队员们深知此项工作对于研究当地生态环境和草业发展的重要性。
在采样过程中,队员们不畏高原反应带来的不适,认真细致地对各类草种进行甄别、采集。他们在辽阔的草原上,按照科学的采样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区域,确保采集到的草种能够真实反映当地的草业生态情况。每一个样本的采集都凝聚着同学们对专业的执着和对西藏生态保护的责任感。
“两山理论”强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科学的发展实践又能反哺生态保护,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实践队采集的每一份草种样本,都为后续开展草种改良、草原修复、特色草业产业发展等分析提供基础。通过对样本的科学分析,既能精准掌握阿里地区草原生态的现状与变化趋势,为制定针对性的生态保护方案提供依据,保护好“绿水青山”;又能挖掘适宜当地生长的优质草种资源,为培育高产、抗逆性强的优良草种奠定基础,推动草原畜牧业提质增效、特色草产品开发等产业发展,发展好“金山银山”。
这不仅符合西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对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以来生态建设成果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在接下来的实践活动中,探究队还将开展一系列深入的调研和实验工作,为西藏阿里地区的草业科技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以青春的智慧和力量书写新时代的绿色篇章。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